在澳門工作賺錢,在珠海生活消費。過去的這15年中,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珠海和澳門毗鄰,社會生活自然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數據顯示,從澳門回歸至今,有超過10萬的內地人到澳門工作,在澳門的服務行業分布最為廣泛:文員、酒店餐飲業服務員、水電技工、酒店維修人員、保安……他們或是為了高薪短暫地在澳門打幾年工;或是已經習慣了雙城生活,在珠海安家落戶。
每天早上7點,這些人從拱北、夏灣、香洲匯聚到拱北關口,靜靜地等候過關去工作。每天晚上8點,甚至更晚,他們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工作,再次經過拱北關口,回到或溫暖或簡陋的家中。他們中的每個人,都有一段“雙城故事”。
客房經理李永達:7年雙城生活
盡管生活匆忙 但已習慣享受這種狀態
李永達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上6點半出門,坐32路公交車到拱北關口。7點左右開始過關,半小時后到澳門,之后再坐公司的接駁車。不到8點半,李永達就可以坐在他位于喜來登金沙城中心酒店的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據珠海對外經濟勞務合作有限公司和珠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統計,澳門回歸以來,去澳門工作的內地人已超過10萬。這其中有一半是廣東人。而通過上述兩家有資質的對外勞務輸出公司去澳門工作的珠海籍務工人員也超過6000人。這還不包括通過各種“地下中介”去澳門的務工者。
今年42歲的李永達已經在澳門工作了7年,目前是澳門喜來登酒店房口部經理。李永達的家安在老香洲,孩子在珠海剛剛讀小學。李永達晚上通常要八九點才能回到家。一方面,他不想在高峰期通關,總是7點多才從辦公室出來;另一方面,已經是酒店中層管理人員的他,每天都有很多事要忙。“一周工作6天,真正意義上的早出晚歸,跟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李永達感嘆到。
盡管雙城生活很匆忙,但李永達已經習慣并享受這種狀態。從事酒店行業的他曾在上海、南昌、武漢、廣州等很多大城市的酒店工作過。澳門大型酒店動輒幾千間客房讓李永達覺得很有挑戰性,他來澳門工作也是為了學習澳門的酒店管理。
除此之外,較好的福利待遇和遠高于內地的薪資,都是讓李永達選擇在澳門工作的原因。而澳門昂貴的房價、逼仄的空間又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在珠海安家,過雙城生活。
因為在澳門工作多年,李永達還充當起了“老大哥”的角色。一些剛去澳門工作的年輕人遇到困難,都會找李永達咨詢、幫忙;李永達除了經常與大家分享租房、職位、勞工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偶爾也會聯絡一些在澳門工作的人出來小聚。“大家都有這種‘雙城’生活的經歷,自然而然就聚起一個小圈子。但說實話,很多人只要下班就想著回家陪家人。我自己的小孩也會經常問我,為什么總是不在家。所以只要不工作,我都盡可能陪家人。”李永達說。
“新人”蘇友裕:澳門租一個床位700元
每周回一天家 最難的是與3歲孩子告別
除了像李永達一樣選擇珠海澳門兩邊跑,還有很多人選擇在澳門租房住。據珠海對外經濟勞務合作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漢杰介紹,目前在澳門務工的10萬內地人中,至少有一半過著雙城生活,集中在珠海拱北、夏灣租房。另外一部分人則是在澳門租房住。
31歲的蘇友裕到澳門工作剛滿一年,由于妻子和孩子都在順德老家,蘇友裕沒有選擇在珠海租房,而是直接在澳門租床位住。“在澳門租個只能容下一張床的小房間,租金也在3000澳門幣以上,所以大部分人選擇合租,或者每月花七八百元租一個床位”。
蘇友裕也在澳門喜來登酒店做客房服務工作。一年下來,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工作節奏快、辛苦,但是錢多。蘇友裕告訴記者,他在澳門每月都能拿七八千元的工資,但在老家五星級酒店做同樣的工作,每月工資只有兩千多元。
每周一天休息時間,蘇友裕總是一大早就趕回珠海,再坐車回順德,他必須一天往返。作為一個3歲孩子的爸爸,蘇友裕覺得最難的就是和孩子告別。他計劃先在澳門工作幾年,學習一些酒店管理的知識后再回老家工作,“工資低一點也沒關系”。
身處繁華熱鬧的澳門,蘇友裕并沒有豐富的“夜生活”。蘇友裕說,因為澳門工作節奏快,強度大,消費又高,所以即使住在澳門,他的生活也是單調的——除了工作,就是睡覺休息。
另一種雙城生活
丈夫珠海種花 妻子澳門賣花
距離拱北口岸約5公里的灣仔豪通碼頭,作物村的村民殷原尚和妻子周養齊過著另一種雙城生活。殷原尚在作物村種了20多年花,周養齊則在澳門賣了20多年花。
每天早上5點,殷原尚就要騎摩托車載妻子去附近的花商那里拿花,然后妻子再從灣仔豪通碼頭坐船,到澳門的紅街市賣花。生意不好時,周養齊會在市場待到天色暗了才回家。“鮮花放兩天還賣不掉就只能丟掉,損失很大。”殷原尚說。
記者了解到,在灣仔,每天都有140多個花農經由豪通碼頭去澳門賣花,他們來自附近的作物、連屏、南聯、東橋等四個村。幾乎澳門的每個農貿市場都有灣仔花農的身影。賣花需要持有澳門頒發的“牌照”,記者從灣仔作物股份合作公司了解到,目前4個村合起來只有80個固定“牌照”和60多個臨時“牌照”,每個“牌照”每年要交1980元稅。
“現在的花不好賣,以前一枝花能賣十來塊錢,現在才兩三塊。”殷原尚說。
但說到春節賣花,殷原尚還是很興奮。“那得全家人出動,忙起來顧不上吃飯,價錢也高。”殷原尚告訴記者,春節前后和清明是一年中賣花收入最多的。
讓殷原尚欣慰的是,憑著夫妻倆種花賣花,他們的一兒一女都讀了書,大女兒如今已嫁人,小兒子大專畢業后在珠海打工。“學的是計算機,有個技術挺好。”殷原尚說。
相關鏈接
揾工熱催生地下中介 有人歡喜有人憂
2005年之后,隨著澳門幾家新酒店陸續開業,去澳門工作的內地人開始增多,到目前已超過10萬人。揾工熱的背后,是地下中介的“風生水起”。
據了解,目前全國有權辦理內地居民赴澳門勞務的公司共有19家,其中珠海有2家,即珠海對外經濟勞務合作公司和珠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然而,記者從珠海市商務局了解到,由于在法定勞務機構申請通常要等待較長時間,并且職位少申請人多,這給眾多地下中介提供了“生意”。
地下中介提供的職位數量多、應聘時間短,成為珠海不少想赴澳門求職者的首選,但這其中卻有人歡喜有人憂。
今年5月,珠海市商務局接到一位李姓女子的投訴。據了解,小李此前通過拱北一家咨詢公司找到一份“6天8小時制,月薪8500元”的工作。然而交完一萬元中介費后,她被告知月薪只有7000元,且沒有節假日,正常的休息也要算請假。小李不愿意做這份工作,但中介卻拒絕退還她中介費及身份證、戶口本等證件。
珠海市商務局經濟技術合作科副科長溫曉敏告訴記者,從2009年開始,類似的投訴每年都能接到四五十個。“這些地下中介就是抓住了求職者想去澳門工作的急切心態,不僅收取高昂的中介費,還常常‘貨不對板’。”溫曉敏說。
信息來源:珠江晚報
|